如何從中製造食用牛肉
2008年,美國動物權利組織-人類善待動物組織(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簡稱PETA)宣佈,任何人士若能於今年6月份利用雞隻細胞開發出可銷售的實驗室培殖肉,便可得到100萬美元的獎勵。
由於迄今尚未有人取得成功,本次賽事截止日期已延長至下年1月。但科學家們離生產出第一塊試管雞塊已越來越近。根據人類善待動物組織:該項技術已得到一些進步。但我們仍然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將體外培殖肉供應給大眾食用。
多年來,已經有許多為順應素食主義者和動物權益人士而作出的人造肉替代品。大多都涉及大豆蛋白(如Tofurky烤肉和Soyrizo早餐捲餅)、小麥麵筋(如Seitan中東薄餅)或兩者結合。
但是,人類善待動物組織的最新項目並非肉類替代品。我們說的是真正的食用肉,從實驗室產生。將動物幹細胞置於培養基中,使其生長和繁殖。當中不涉及殺牲。
荷蘭帶領了該方面的研究。馬斯特里赫特大學(Maastricht University)幹細胞科學家Mark Post博士表示,預計將於下個月推出有史以來第一種口味的體外培殖漢堡包-儘管預期的初始價格為250萬港元。
一些生物學家警告說,細胞培殖費用昂貴且技術上難行。但也有人認為,一旦技術變得普遍,成本將降至大眾化價格。
香港幹細胞中心行政主任Benjamin Wang表示:「假如證明體外培殖肉具能源效益,它將能於未來取代傳統肉食。如果我們能致力於該種研究,尤其大規模的,我相信它能夠提供新的食物來源。」
據新收穫(New Harvest)創辦人Jason Matheny表示,進食實驗室培殖肉不會比真實肉類對人體健康造成更大的不良影響。該組織致力發展肉類替代品科技。
「培殖肉與真正的肉類都是由相同的東西形成。但原則上可以通過控制脂肪數目和類型,使人們更健康。」他說。
體外培殖肉比傳統肉類更環保,且生產成本也較低。肥動物要長一公斤肉,需要消耗5至8公斤糧食。全球每年超過60億動物被宰殺以供食用。
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預計,2000年至2050年之間,世界肉類消費量將增加一倍。糧食供應需求增加,而土地和水資源減少,這將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上星期於網上雜誌BMJ刊登的新研究中,英國科學家建議,減少40-45%的紅肉和加工肉類消耗量,英國每年的碳足跡則將從目前4億5600萬噸減少至2800萬噸。
有研究指出,英國溫室氣體排放量中,1/3來自消費者食品和飲料,而畜牧業佔了該比例中的一半。
食品科學家不僅複製肉,也用試管技術製造雞蛋。
現正開發以植物為基礎的替代品,模仿肉類的營養、口感、味道和功能。美國密蘇里-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顧問和客席學者尼古拉斯·吉諾維斯(Nicholas Genovese)說:「新興下一代植物為基礎的肉類(替代品),承諾為具體的烹飪應用提供感官體驗和傳統動物蛋白。」尼古拉斯於拉斯維加斯食品科技屆年會暨食品博覽會研究所(Institute of Food Technologists Annual Meeting and Food Expo)作出發表。
我們的目標是開發出一種素食替代肉品,多汁具纖維,而且味道香口。
歐盟LIKEMEAT項目研究員FLORIAN WILD
根據歐盟項目<<好肉>>(Like Meat)研究人員指出,有許多植物適合用作生產肉類替代品。例如小麥、豌豆、羽扇豆和大豆。他們正研究如何將這些納入一種產品,使其味道如肉類。「我們的目標是開發出一種素食替代肉品,多汁具纖維,而且味道香口。」巴伐利亞州(Bavaria)弗賴辛(Freising)縣弗勞恩霍夫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食品加工工程項目(Process Engineering and Packaging IVV)研究人員威爾德(Florian Wild)說。
科學家去年發現,體外培殖肉的培養過程與傳統肉類生產相比,只使用1%土地和4%水資源。
吉諾維斯(Genovese)說,一旦試管肉的栽培方法在實驗室得到優化,生產過程將轉移到一種專門的設施。他將這種設施比喻為一間面包店、啤酒廠、乳製品,並將它稱為“carnery”,源自拉丁文“carnis”-肉。
他表示,carneries與牧場和工廠化養殖不同,它可位於或靠近市區,並能於人口中心附近進行分散生產。「一旦消費者知道實驗室培殖肉並非永遠在實驗室培養,那麼將一洗實驗室-培殖肉的污名」
免費訂閱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