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香港)
    • 中文 (中国)
    • English
    • 中文 (香港)
    • 中文 (中国)
    • English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赛莱拉干细胞研究院院长陈海佳:甘为干细胞研究付出一生

   

“我把干细胞研究和产业化当作终生事业,将用一生的时间推动研发中国人自己的干细胞新药,治病救人,造福人民。”——陈海佳

从基层打拼的化妆品企业家,到进军干细胞研发与产业化这一新兴领域的创新创业者,再到参加全国两会为科研创新建言献策的全国政协委员,陈海佳身份的变化,与我国新兴科技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

今年,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赛莱拉干细胞研究院院长陈海佳准备了两份提案,分别是建设大湾区全球干细胞生态圈和开通干细胞新药审批绿色通道,这与他去年建议建设国家干细胞库的提案一脉相承。过去一年里,中国在干细胞领域正在不断取得新进展。

 谈履职▶▷从建设干细胞库到搭建大湾区干细胞生态圈

在去年的一份提案中,陈海佳建议,加快建设国家干细胞库,为健康中国护航,并在新三板试点差异化表决机制,助推创新型企业发展。

这份提案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陈海佳的积极奔走下,广东省首家、全国规模最大的省级区域细胞制备中心建设项目在广州顺利推进。陈海佳牵头举办的国际(广州)干细胞与精准医疗产业化大会,吸引了包括诺奖得主、中外院士专家在内的顶级科学家、临床专家、企业家;国家药监局重新启动对干细胞新药的受理,六个干细胞新药进入临床试验。

随着干细胞科研和产业的发展,陈海佳作为政协委员履职的脚步未曾停顿,思考也在不断深入。

“我本身也是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干细胞与精准医疗分会会长,我们每年都会在广州召开座谈会,邀请相关科研单位、企业代表参加。”陈海佳告诉记者,正是在这种讨论中,他了解到干细胞新药研发的更多一手资料,逐渐形成了促进干细胞领域发展的新设想。

“我有责任也有情怀为广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言献策。”陈海佳说,广州在干细胞领域有很好的研究基础,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建设配套齐全的干细胞全产业链集群,并将其作为区域内的支柱产业。

陈海佳表示,干细胞是全球科研的一个焦点和热点,是继传统的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后,一种全新的用于治疗重大疾病的技术手段。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干细胞生态圈,可以汇聚全球干细胞创新资源,实现更高效的产业转化、协同发展。他建议加强对科研单位在干细胞新药研发方面的政策指引、研究培训,让科研信息和行业信息充分流动,提高新药研发效率。

  谈梦想▶▷视干细胞产业化为毕生使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科研经费的使用可以更加自主,这道出了科技工作者的心声。”陈海佳说,这样的好政策可以让大家放手创新,极大激发了激情和活力,不管对哪个领域的创新创造,都是强大的助推器。

好政策对科研产业的推动作用,陈海佳有着多年的切身体会。上世纪90年代,他舍弃“铁饭碗”投身医药行业,2000年创办企业,2009年转型投身干细胞生命科学领域,开启“干细胞产业化之路”,至今已有10年。

“干细胞属于一个创新型领域,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虽然干细胞领域已取得很大进展,但陈海佳仍保持冷静。他说,这一研究在国内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不过,从事干细胞产业化是他毕生的追求,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干细胞可以治疗神经损伤和很多罕见病,包括在艾滋病、癌症等重大疾病治疗上都有巨大空间,这些都值得用一辈子去付出。”

“我将带领团队,加快干细胞新药研发,开发属于中国人的干细胞新药,为健康中国作出更大贡献。”陈海佳说。

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彪

摄影: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 朱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