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成世界最大人胚胎幹細胞庫
報訊(見習記者成舸 通訊員劉笑春 張曼芝)記者日前從中南大學生殖與幹細胞工程研究所獲悉,該所所長盧光琇帶領科研團隊,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具有不同組織相容性抗原的人胚胎幹細胞庫,可為幹細胞治療提供重要種子資源,並為解決胚胎幹細胞應用面臨的安全性問題提出了極具創新性、可應用於臨床的研究成果。湖南省幹細胞工程技術中心、人類幹細胞國家工程中心也相繼在這裏建成。
去年12月,國際著名期刊《自然—生物技術》發布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胚胎幹細胞研究成果,包括19個國家70多所機構的科學家對125株人胚胎幹細胞系的系統研究。其中,有12株來自中國,而中南大學生殖與幹細胞工程研究所就提供了10株。
幹細胞在醫學界被稱為“萬能細胞”,是壹種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但具有再生各種組織器官和自我復制能力的多潛能細胞。人胚胎幹細胞不但是研究人類發育、了解先天異常及單基因遺傳病發病機制的唯壹模型細胞,還可通過定向分化誘導,具有再生各種組織器官和人體的潛在功能。
盧光琇團隊通過發明大規模玻璃化冷凍裝置和改進微量細胞的玻璃化冷凍技術,建立了適用於臨床大規模細胞冷凍技術平臺,解決了建庫的關鍵問題。團隊建立的人胚胎幹細胞系已達300多株,使保存的早期微量細胞的復蘇效率超過了95%,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並建立了世界上首個基因完全純合的人類孤雌幹細胞系。
與此同時,盧光琇等建立了多種遺傳病幹細胞庫,為發病機制研究和藥物篩選提供了人類模型;在湖南率先建立了誘導多能幹細胞(iPS)技術平臺,並構建了14種疾病的iPS細胞系。此外,課題組證明了臨床受精異常的廢棄胚胎可作為正常核型人胚胎幹細胞系新的有效來源,從而為大規模建庫奠定了理論基礎。
獲取人類胚胎幹細胞需要使用人類早期胚胎,而這可能涉及到道德倫理問題。為此,盧光琇還開展了人胚胎幹細胞倫理學研究的國際合作。
截至目前,盧光琇團隊先後發表論文400余篇,出版專著4部,申請國際國內專利9項。
另據了解,今年5月,由牛津大學幹細胞研究中心邀請各國科學家共同撰寫的幹細胞遺傳安全性方面的專著即將出版,而盧光琇是其中唯壹的中國學者。該書主編認為,盧光琇的研究工作為該書帶來了亮點。
《中國科學報》 (2012-03-06 B1 綜合)
免費訂閱最新消息